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科始建于1946年,著名化工专家苏元复院士任首任系主任;1952年,因院系调整以交通大学化学工程系为基础组建了“上海化工学院”(现华东理工大学);1978年,交通大学恢复化工学科建设,现隶属于化学化工学院。1981年化工学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“应用化学”硕士点,2003年获“应用化学”博士点;2005年,获“化学工程与技术”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。
经过30多年发展,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4名,硕士生导师40多名,涉及化学工程、化学工艺、生物化工、应用化学与工业催化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。本学科在电化学能源工程、反应工程与催化、分离工程、材料化学工程、精细化工、生物化工、分子模拟与热力学等方向形成鲜明特色。2012年,我校“化学工程与技术”被评为“上海高校一流学科”。本学科培养研究生质量优秀,其中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;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(提名奖)3人,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人。
根据学科发展需要,培养与引进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,研发队伍不断壮大。现有国家973计划“首席科学家”1人,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2人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,国家“青年千人”入选者1人,教育部(跨世纪)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。本学科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,主持了国家973计划、国家重大支撑计划、国家863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上海市及一大批企业合作项目。以本学科为基础,组建“上海市电化学能源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、
“上海市电气绝缘与热老化重点实验室”和“上海高校电化学能源系统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”。本学科研究方向明确,学科骨干年富力强,学术思想活跃,研究平台良好,具备了良好的培养博士后的硬件设施条件。
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将加强与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英国、德国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等国著名大学以及内地和港台著名大学、科研院所、大型石油化工、化学工程企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。热忱欢迎化工、化学、材料、环境等相关专业博士毕业生来站进行为期二年的独立科研工作。
|